《西河流韻》主題曲
西河,古稱西水和小潼水,是嘉陵江四大支流之一。西河一源出自劍閣縣鹽店鎮石筍村曾家河,一源出自江油市二郎廟鎮洗腳村新龍洞溝,二源在江油市二郎廟鎮洗腳村合流,流經江油市、劍閣縣、閬中市、南部縣,在南部縣王家鎮和蓬安縣睦壩鄉交界處匯入嘉陵江。國家在升水鎮碑埡廟處建起攔河大壩,是為西南最大水庫—升鐘水庫。西河流程303公里,在南部境內蜿蜒202公里,南部縣各鄉鎮幾乎都沐浴在它的清流中,像是母親呵護孩子一般,南部人民也在這條母親河的陪伴中歷經著漫漫時光。
The-end
《西河流韻》第二集
西河一源出自劍閣縣鹽店鎮石筍村曾家河
一源出自江油市二郎廟鎮洗腳村新龍洞溝
懸崖峭壁壁畫現
江油市二郎廟鎮洗腳臺村曾家河是西河兩支源頭的交匯處,清澈的洗腳臺,與小竇圌山的原始雄渾完美的融為一體。山脈拔地矗立,北峰山頂植被茂盛,形勢迥然的古木虬枝盤龍,探身懸崖峭壁,仿佛天然的盆景園。“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的奇特是越過小圌山東邊的“筆架山”,穿過一段密林和山澗路,眼前峰回路轉,豁然開朗,一幅巨型巖壁畫映入眼簾,畫上蟲魚鳥獸,奇花異石,確有“白馬巖中出,黃牛壁上耕”的壯觀。
西河流淌另一源
位于劍閣縣鹽店鎮石筍村的另一源頭–翠云湖,原名楊家壩水庫,由石筍溝、羅家溝匯集到這里筑壩成湖。因為湖左面有著名的五指山、右岸有蓮花山,山巒起伏,群崖疊翠,溝壑縱橫,森林茂密,山水相映,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和原始森林,人們在這里開發了集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楊家壩景區。景區海拔高程750~1226m,屬低山峽谷地貌,熱帶濕潤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造就這里松柏與闊葉混交林遍布,奇花異草叢生,珍稀動植物眾多,保障了景區土特和工藝產品的輸出。這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城市供水和旅游服務等綜合性中型水利工程。楊家壩水庫的修建,使曾家河變成了涓涓細流。水從舍身巖流向江油市二郎廟鎮洗腳村與墳山河匯合到廟子河再到牛郎溝、塔子河,西河由此初具規模。
古道險峰秀大美
西河第二源頭翠云湖上游的神奇大美,給人們帶來出其不意的震撼。月亮巖上景色變幻莫測,千仞絕壁,險象環生。而月亮巖下的五指山村土木結構、青瓦屋面的典型川北民居在水動風車,小橋流水的點綴下出落成一幅生動的田園油畫。牛郎溝與塔子河的河水清澈見底,亂石崢嶸,大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詩情畫意。
在崇山峻嶺中有一條被人津津樂道的古交通樞紐“老和尚趕驢”,是為紀念一段忠義的人驢傳說而命名。古道像是鑲嵌在重巒疊嶂中的一條玉帶,置身其中,雄偉磅礴、幽靜超凡的自然風光,讓人們感受到它與這山水的輝映成趣。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公路修建加強了當地人們的溝通和與外界的聯系。但是,屬于“老和尚趕驢”的獨特魅力依然無法被淹沒。
西河源頭新龍洞的泉水還在叮咚作響,西河上游的壯麗險峰不再只由老和尚趕驢的古道開啟,西河兩源交匯的廟子河歷久而彌新。美麗壯闊的五指山,西河的源頭,而此時,已初現姿態的西河也將勢不可擋地由西北向東南流向它的詩和遠方。
《西河流韻》第一集
五指山中西河源
兩源交匯洗腳臺
西河,古稱西水和小潼水,是嘉陵江四大支流之一,西河一源出自劍閣縣鹽店鎮石筍村曾家河,一源出自江油市二郎廟鎮洗腳村新龍洞溝,二源在江油市二郎廟鎮洗腳村合流,流經劍閣縣 閬中市和南部縣,在南部縣王家鎮匯入嘉陵江。在升水鎮碑埡廟處建起攔河大壩,是為西南最大水庫—升鐘水庫。西河流程303公里,在南部境內蜿蜒202公里,南部縣各鄉鎮幾乎都沐浴在它的清流中,像是母親呵護孩子般,南部人民也在這條母親河的陪伴中歷經時光。
五指山又名五子山,屬龍門山褶斷束,南北延伸約13公里,東西跨度約3公里,整體面積約34平方公里,橫跨劍閣、江油兩地。五指山因山形似人手五指而得名,第一峰是當地最高山峰,玲瓏俊秀的山峰總是不甘寂寞與天比高,便有了晴日云霧環腰的著名古劍州八景之一“五子晴嵐”。五指山有礫巖巖溶形成的連鎖式金字塔群峰;也有自然形成的天然溶洞,洞中多地下河,這也就孕育了南部縣的西河、劍閣縣聞溪河等水系的濫觴。五指山的新龍洞是西河的第一源頭,奔騰秀麗的西河之旅也將從這里開始。
新龍洞洞口狹窄,只容一人匍匐,崎嶇險峻 洞長數里,上達五指第三峰,下至龍洞溝底。狹長的新龍洞洞底高低不平,下有暗河 側有支洞,洞內無光,行人只能靠照明工具才能辨別方向。洞內晶瑩的鐘乳石千姿百態、奇妙無比。龍洞涌出清冽的泉水,波光瀲滟 味道甘甜。
新龍洞出口處的龍王廟遺址是清朝嘉慶年間修建,由于歷史的原因,如今只剩幾塊石碑,兩尊龍王雕塑和倒塌的青石墻,透過這些斷壁殘垣依稀可見隱藏在歷史深處新龍王廟為一方民眾保佑風調雨順的鼎盛香火,也見證著人們賦予新龍洞的泉水預兆旱澇這一古老信仰的足跡。
江油市二郎廟鎮洗腳臺村曾家河是西河兩支源頭的交匯處,穿越千年的腳步依然等待著故事的發生。在牛郎溝峽谷出口處的青色巖石上有似人形的屁股坐印,河岸有像腳盆一樣的石頭水坑,盆中四季清泉滿盈,還有一對腳板印長留于此。據清光緒《江油縣志·古跡志》記載:“洗腳臺在縣東北一百六十里。昔傳二郎于此洗腳 形狀宛然。”“二郎神洗腳臺”在這如畫的瑰麗中將故事續寫到未來。
本集完